半數糖尿病人買醫療保險被拒 患者3個生活困擾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7/09/08 16:05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50

分享:

分享:

患上糖尿病,眾所周知要注意飲食。此外,糖尿病人亦面對種種日常生活上的影響,一項最近調查顯示,糖尿病人因病情而減少社交活動和外出旅遊,連購買醫療保險也受限制,填上「糖尿病」三字即被拒諸門外。

糖尿天使創辦人Kammie患上一型糖尿已超過30年,需每日注射胰島素,親身見證這數十年本港糖尿病發展進步。

進步是治療技術方面,30年前我打的胰島素針需要用針筒,針咀的長度達12.5mm,今時今日的針咀僅4mm,外形是筆針,也有一些毋須用針的注射器,為病人提供極大的方便。

惟社會上的資源,仍處於「原地踏步」,她親身道出生活上「無啖好食」選擇少的苦況。

例如上茶樓吃腸粉,很多時已加上大量甜豉油,飲食業與30年前沒大分別,糖尿病人的選擇很少。」她期待飲食業界可行多一步。「細心少少,叫腸粉落豉油前問一問,已為我們提供了方便。

半數糖尿病人被拒受保

在買保險方面,病人也遇到重重困難。

我有糖尿病時,都想過買醫療保險,但根本沒有保險公司肯承保,一填上有糖尿病已「無得玩」,我目前仍未有一份醫療保險。

一項以325名患有糖尿病的香港人為對象的調查發現,糖尿病為日常生活帶來最大影響的首三項為:

1. 飲食:由於餐廳普遍沒有無糖選擇,82%受訪者外出用餐時感到不便。

2. 社交和外出旅遊:72%受訪者因病患而減少社交活動和外出旅遊。

3. 醫療:52%受訪者曾因糖尿病而影響其他疾病的治療,以及購買醫療保險的機會。

超過九成糖尿病人希望購買醫療保險,但調查中的受訪者中僅32%擁有個人醫療保險,半數病人曾面對拒絕受保及糖尿病相關併發症不受保單保障等情況。

3個患者一個有併發症

香港目前約逾70萬人患上糖尿病,且有年輕化趨勢,每5個糖尿病患者有一個是40歲以下的早發性糖尿病人,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胡依諾指此類病人診斷的年齡在30歲左右。

這時在人生搏殺期,因此往往忽視控糖的重要性,引致嚴重的併發症在約60歲時出現。

肥胖是患上糖尿病的一大誘因。

糖尿病有遺傳因素,後天的成因亦不容忽視。糖尿病爆炸性增長,少運動、工作模式少體力勞動、肥胖、飲食上熱量高、過甜、味濃等,也是造成糖尿病年輕化原因。

血糖長期過高,有機會衍生嚴重的慢性併發症,如破壞血管及神經系統,據統計,每3個患者有一個出現嚴重併發症,包括中風、心臟病、腎衰竭甚至癌症。

糖化血紅素:重要指標

確診糖尿病,胡醫生說最常用的方法是抽血,空腹血糖值在7或以上,或飲「糖水」後2小時及任何時候逾11.1便可診斷為糖尿病。

胡依諾醫生指部分二型糖尿病人不知自己已患病,因為初期的糖尿病病徵不明顯,有部分人更從無病徵,因此被視為「隱形殺手」。(陳偉能攝)

但很多人其實處於前期糖尿病的「擲界」階段,即空腹血糖值在5.6、飲「糖水」後2小時超過7.8,意味當事人在5年內演變為糖尿病機會接近50%。

近年廣泛使用的指標是「糖化血紅素」(HbA1c),一般人的血色素壽命約為3個月,正常值為5.6,若HbA1c超過6.5已可確診為糖尿病。

病人控糖是否達標,這數字極具重要性,當HbA1c每升一度,便反映出現糖尿病併發症的機會增加2至4成。

控制糖尿病,胡醫生表示心態很重要,尤其是二型糖尿初期並無病徵,不要以為沒大礙而自行停藥。

做那麼多去達致控制血糖指數上的要求,意義是避免日後出現併發症,因為待病徵出現時就太遲了。

因此病人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、飲食均衝、定時運動及「拮手指」監察病情。

 

【延伸閱讀】新葡萄糖監察系統 實時檢測血糖 毋須扎手指

【延伸閱讀】未夠40歲就患糖尿病 中醫拆解糖尿飲食宜忌

【延伸閱讀】港每百萬人165人患末期腎衰竭 半數糖尿病導致

撰文 : 周美好 TOPick記者